昨天群里看到这个表格,本着不传谣和不信谣的观点,我们来分析下这个事。为了避免对相关企业的直接影响,我们把所有的企业名字去掉,在可靠的ZF信息发布之前,我们所做的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探讨。
整个查验的过程,据群内朋友聊,样本为13W,结果如下:
1)完整的产品不存在,为了补贴的钱,无中生有
有牌无车 3547台 101021万元
有车缺电 19158台 187510万元
2)产品不实在,贪便宜多占
标实不符 1893台 33949万元
3)产品没有用起来,变成金疙瘩
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 30414台 169766.91万元
终端用户闲置 434826.38
未提车6093已提车15269
大概分一分
无任何记录的:21家企业,主要是做的比较少的,还有不敢违规的合资企业
数额不大的
100万以内的属于跟着大部分轧马路的
1000万以内的说啥好呢,补贴拿着贴家用
1000W~1亿的
客车的特点是数量少,金额大;乘用车的特点是搞模式,或者以压库存的模式,协办。
左半边少,右半边多,车辆为了赶门槛,提前产出来
超过1亿的
1)客车:客车相关企业的金额都比较高
红色的、橙色的都有,其实车辆不多,但是电池数量大,所占金额比较大
这块所有的运营模式的“创新”也是最突出的
2)乘用车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乘用车这块本来压经销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牵涉到国家补贴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写道这里,关于这部分也没法说太多,根据这个事我们可以做以下的初步探讨和思考。
我们期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周期是多少时间?因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窗口期,可能就是这么一段时间,从企业的角度,拿到补贴和做好车之间孰轻孰重?
我们希望这些新能源车是为谁开发的?补贴的钱+终端用户的钱,两者的关系失衡,就容易导致这些车不是为了终端用户的需求来开发的
朋友给我看了一个电池价格分段表,每个企业都会考虑产品成本和收益最优化,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有不确定性,补贴这事完全把厂家的基本收益锁定,可以不考虑用户了,爱用不用
停在那里也赚钱,或者说,至少把一部分本钱回来了,然后再想办法
我们希望产品和产业链的发展状态如何?钱给做产品的企业,也确实是一种模式,可以让做产品的去优化和指引产业链
坏的地方就在于,持续的产业链优化,进行价格上的不断压缩,这无可厚非,但结合上面的窗口期,就变成了先考虑做进去赚钱就走
补贴犹如助燃剂,在全世界内给口诛笔伐,因为补贴本身“妨碍”综合效率的事
备注:调查本身就存在一些误差,还有诸多的因素在里面,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表格的真实性,还有记录表格之前的种种,中国的事情讲多了就是没法说。
小结:
其实我写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啥好!书生不谈国事!
国内领先的充电物联网和能源管理服务商云快充官宣完成B3轮融资,由
近日有媒体爆出,通用汽车为了削减成本,正计划将其公司总部文艺复兴
在新能源汽车的2.0时代,即便是A00级车型也不能仅靠售价和续航去打
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残值较低,二手车市场无法形成的局面。单方面依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赵一农表示,国家将从购置补贴转向充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