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行业新闻>2019中国汽车论坛|赵一农: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将转向充电基础设施补贴

2019中国汽车论坛|赵一农: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将转向充电基础设施补贴

收藏 评论 时间:2019-04-19 15:25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EV世纪

     4月18日,在“2019中国汽车论坛”的新能源汽车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赵一农表示,国家将从购置补贴转向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加大对充电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力度,督导车企深度参与充电运营,引导整车企业向充电运营企业购买配套服务。

zhaoyinong_20190419154617_副本.jpg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 赵一农

    以下是赵一农的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19年中国汽车论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变局与对策的主题论坛,共同探讨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我个人认为选题是非常好的,近年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下,不断破除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与壁垒。

    很多行业包括电力系统,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本行业的开放与共享,跨行业的创新,多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往往可以另辟蹊径,形成多行业,共赢的局面。

    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正是如此。它连接着能源行业与交通两个非常不同的传统行业,将在我国能源低碳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绿色发展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美丽中国这都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今年年初,韩正副总理来国家能源局调研的时候,阐述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对做好能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借此机会我结合能源行业转型与车网融合等问题给大家做一个探讨。

    首先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成效,从电源的建设方面里看,我国非化石能源已经达到了7.56亿千瓦,其中风电1.8亿千瓦,水电达到3.1千瓦,还有4500万的核电,另外还有8000多万燃气发电,在能源行业都属于清洁能源。根据中国能源调整看,还有十亿千瓦,比例是重点下降了。

    我们目标是到2020年控制在十亿千瓦。不久将来我们非化石能源装机总量超过煤电,2030年我们非化石能源发电中的贡献率将超过一半。

    从电网方面看,中国已经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六个大片区的区域电网,电网之间实现互联,2018年底我们实现了投运跨省、跨区的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1.3亿千瓦,输送电能超过1万亿千瓦,把我国的风电、光伏、水能都在我国西南、西部,而我们复合中心在东部,我们通过大范围的输送通道把我们清洁能源送到复合中心,力争2020年清洁能源的送电超过1万亿千瓦。

    从电力系统运行看,2018年我国整体用电量7万亿千瓦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风、光、水、核等相对清洁低碳的能源发电量超过了2万亿,占比将近30%。通过,促进新能源的消纳等方案,我国的弃风、弃光指标逐渐优化。

    即便如此,我国比如拿弃水做一个比照,我国西南部的水电福集地区300亿,但是同比已经下降三分之一,目前我们水能力用力这部分达到95%,从目前绿色转型的成效可以看出,中国清洁能源的产业已经在逐步的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能源消费革命,中国正在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我们感觉到我国能源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粗放扩张的状态,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清洁能源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受限,空间要受限,与传统能源相比,清洁能源比较优势不够明显,主要是体现在它的价格竞争上,很多我国风电、光伏产业需要国家补贴,但是这个补贴也是跟着新能源汽车一样,逐步退坡。

    清洁能源的未来电能与天然气替代推广大规模应用困难还比较大,清洁能源在市场中的消纳机制还要逐步完善。第一部分我介绍了能源的情况。

    第二,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交通领域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履行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交通领域绿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能源依存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126万辆,同比增加60%,今年一二月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将近100%。

    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指导意见在各方面各个部委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

    据初步统计,到2019年2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86.6万个,比去年时期又增加了6万个,设施结构逐步优化,公共桩35万个,专用物流桩大概52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城市充电设施运行管理平台。

    国家电网等一些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监控平台,充电接口新国标得到了有效推广实施,接口标准逐步实现统一,特别是组建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一会儿联盟也会做一个介绍,这个联盟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去年11月份,国家能源局同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的行动计划,力争三年时间提升中国充电基础水平、产品质量以及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全面优化设施布局,以达到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通互联能力,快速提升服务品质,完善发展的环境和产业格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政策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一,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加大大功率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的技术研发以及推广应用。

    第二,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的企业全面提升运维水平,切实提升设施利用率和服务能力。

    第三,进一步优化充电设施的布局和规划。

    第四,完善整个充电到桩的流程等,强化充电设施的保证供电能力。

    第五,提升互通互联水平。

    第六,加快推进充电标准化进程,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有效互补的体系。

    为了保障实施我们也提升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鼓励整车企业充电设施运行服务,出行服务等企业开展相互合作,创新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环境。第二具备条件的充电基础设施要电网企业安装类似于核减表,满足电费降低抵扣的能力。第三发挥刚才提到充电联盟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这里面的作用。特别互通互联方面见到了一些成果,2018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两大国企以及两大充电民企在雄安地区,联合成立了雄安联形(音)网络公司,推动充电互通互联强化平台融合。现在比如安装一个手机的应用,可以同时查到国内十几个重要运营商充电桩的企业,这是充电桩的介绍。

    下一个方面介绍一下加强电力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友好互动。近年来,刚才我提到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能源发展很迅速的,但是能源的是有间歇性、随机性的特点。给我们用电用户特性是不匹配的,为此给电力行业的调整带来很大压力。新能源带来了相应的消纳问题,从前不久委内瑞拉出现停电事故看,电力安全保障供应问题更加突出。

    这样大背景下,随着储能技术不断提高,作为未来解决调控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及提高能源电力可靠性的手段,在电力系统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储能技术也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储能是提高电力行业柔性可控能够的核心元件,对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看,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供应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个领域实现储能,建设储能。其中用户侧储能发展主要是依靠风谷电架(音)引导实现储能设施在低谷的时候充电,在高峰的时候充电,改善电力系统整体的不规则性,提高电网的高峰时段的供电能力,增强电网调风能力以及可靠性。在我看来,新能源汽车就是可移动的用户储能装置。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主要是围绕发输配用这个环节开展工作的,但是也是围绕着发输配实现灵活性。

    前阶段中国批准了一批抽水储能电站,投资大概390亿,装机六百万千瓦,这个能力成本是很高的,电力系统需要用电环节寻找成本更低,更灵活的手段。而用电环节的灵活性,要有低成本、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是具有夜间充电量大的特点,有条件作为电力系统调风、调节的有益补充。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未来统一调度管理将有很大的前景。

    我们将积极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实现有序充电,发挥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的储能作用,也实现电网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友好互动。

    最后我提几点下一步工作展望。2019年我们国家能源局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能源绿色发展的部署,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超前部署研发先进的储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同相关部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行动计划督导实施,扎实推进我国充电设施的发展,推动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实现友好互动、融合。

    第一,加大充电商业模式的创新支持力度。下一步我们将同财政等部门研究落实国家一些相关政策,指导地方政府将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以及加强基础设施的短板建设以及配套服务方面,同时督导车企深度参与运营服务,支持整车企业向充电服务商购买配套的整体服务方案,更好发挥车企引领作用,做到车桩相随。

    第二,加快推进先进技术研发,比如柔性充电技术的推广,无线充电以及智能充电。在重点的区域和城市将开展一些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的情景。同时,加大技术研发,形成良好的技术储备,适应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智能互动变革,迎接新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

    第三在充电基础设施与电网互动领域加强一些示范,比如开展V2G相关工作的试点,按照电力体制改革部署,让电动汽车参与有序充电,研究充放电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影响,确保电池安全的同时,尽可能的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

    最后借此机会,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和媒体朋友,能够继续支持能源局电力司工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为能源绿色转型,为交通绿色转型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作者:综合报道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