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业界人物>陈清泰: 汽车电动化已无悬念 迟疑观望会丧失时机

陈清泰: 汽车电动化已无悬念 迟疑观望会丧失时机

收藏 评论 时间:2017-11-01 15:20 作者:张忠岳 来源:中国汽车报

  从2012年推广应用的1.7万辆,提升到2013~2014年推广应用的10.1万辆,2015年更是跃升至37.9万辆,2016年突破50万辆大关。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2017年产销量更有望突破70万辆。

  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领先优势,而且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更加明显,但如何在下一步发展中把握好方向值得整个产业去思考。

  在近日举办的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汽车强国与低碳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作了发言,他认为,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趋势已无悬念,迟疑和观望将丧失时机。

1.jpg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

  最迟2025年 性价比将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

  在陈清泰看来,2016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标志性一年。从这一年起,一些国家和标志性企业纷纷向汽车动力的电动化转型,其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欧洲等一些国家纷纷发布或提出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荷兰、挪威、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印度。而国际汽车巨头、大型零部件公司,集体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

  “2016年以来电动车发展的态势,给人的感觉有如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些看似激进的行动、耸人听闻的判断和警告,可能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判断,那就是最迟到2025年前后,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之后市场将以越来越强大的力量推动汽车消费的转型。”陈清泰说,“燃油车与电动车此消彼涨的过程,尽管不会像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那样迅速,但是很可能像数码相机替代彩色胶卷那样,只需要经历一个不太长的过程。传统车企如果拖到转折的临界点再行动,则一切皆晚,搞不好甚至会重演柯达的悲剧。中国的车企要认真研判发展形势,果断做出决策。”

  正再次改变世界

  陈清泰还认为,电动车正再次改变世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动车与可再生能源构成最佳搭配,将改变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使世界走向低碳经济、绿色未来。

  二是电动车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功能极为强大的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平台。电动汽车将是对接新一代移动通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主要载体,是推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未来出行的主要途径,而这一切会以深刻而想象不到的程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社会,造福世界。

  仍处于重要的机会窗口期

  面对机遇,陈清泰认为,对于我国电动车产业来说,进一步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仍是发展的主题。

  “目前电动车的国际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充电换电等一些技术路线还有选择的余地;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子电控、轻量化技术,还在迅速进步之中;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因此总体上处于重要的机会窗口期。”陈清泰说,“在燃油汽车技术上,我们追赶了五十多年,至今没有做强。汽车动力技术变轨带来了历史机遇,发展电动车绝不能走技术空心化的道路。”

  陈清泰指出,企业和投资者必须明白,决定企业未来竞争地位的,绝不仅是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基于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性价比,是基于产品品质、品位而形成的品牌认可度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营销模式。

  抓住零部件的历史性机遇补短板

  此外,电动车做强的一个基础是零部件做强,电动车的发展机遇也是零部件的历史性机遇。

  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之后的电动车,正在很大程度上重构零部件体系。其中很多是新型零部件,整车成本中,外购的材料和零部件要占60%以上,对新的进入者和投资者来说是巨大的空间和良好的机会。

  核心零部件大多数是技术密集的产品,对整车的性能水平起着绝对性作用。投资机构和整车企业要支持零部件企业,齐心协力补足这块至关重要的短板。

  做好顶层设计 给市场应有的预期

  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陈清泰对此建议,政府应给予市场应有的预期。

  可以预计,到2025年前后,太阳能、风力发电将可平价上网,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双双跨入市场驱动的发展门槛。

  但是,要使电动车造福社会的潜力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讯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就业岗位的转移,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等等。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一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动力。

  为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并进行系统的部署、有序推进。

作者:张忠岳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