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行业新闻>上海重塑林琦:希望政府给予燃料电池汽车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

上海重塑林琦:希望政府给予燃料电池汽车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

收藏 评论 时间:2019-09-01 21:16 作者:EV君 来源:EV世纪

  9月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壮大新动能”。来自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国家部委的官员,以及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江淮汽车、华晨汽车、本田中国等车企的领导发表了演讲。

  本届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中国汽车产业开放与高质量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展趋势、汽车市场发展现状与产业变革、自动驾驶与未来出行趋势等方面。

微信图片_20190901203616.jpg

  在本届论坛上,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琦发表了主题演讲《新动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探索》。在演讲中,林琦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需要合理给力的政策,企业也要积极努力,他建议中央政府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长期稳定的给予燃料电池稳健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也落实相应的规划,推动示范运营,在区域范围内解决能源体系标准法规以及加氢站的建设,产业能够组织协同解决共性问题。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林琦表示,从产业基础、技术成熟度、政策趋势来看,行业发展较过去二十年有非常好的发展态势,近三年的增长非常快。他个人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步入向市场导入产品的阶段,企业已经开始由研发、生产到销售走向良性市场化推广的阶段。

据林琦介绍,已经有3509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接入国家监管平台,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500多万公里。这些数据主要集中在2016、2017和2018这三年,不包括今年还未统计的数量。

重塑科技参与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项目。截止目前,在佛山市场投入313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的接近200辆,累计运行里程已达到277万公里。在长三角地区,如张家港、常熟等市场,重塑科技也将陆续参与到公交示范运营项目中。在物流车领域,重塑科技在上海投入了5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累计服务20多家电商物流企业。

今年年底,重塑科技将推出60-80千瓦的燃料电池系统,应对更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基于远景市场的规划,向中重载方向发展,同时匹配经济性最佳的动力系统。

  以下为林琦演讲的实录(根据会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大家好,我是重塑科技林琦。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新动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探索》,重塑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制造以及相关工程服务的企业,以推进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为己任,成立至今已有四年时间。

  作为从2004年开始进入燃料电池行业的从业者,我非常荣幸,今年能够在泰达论坛上为燃料电池行业发声,分享对燃料电池行业的想法和公司情况。这说明在过去20年时间里,我国持续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研发的积累终于让燃料电池技术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种技术路线中崭露头角。

  从近期数据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接入监管平台的数量已经达到3509辆,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500多万公里。这些数据主要集中在2016、2017和2018这三年,当然不包括今年还未统计的数量。

  对汽车行业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大,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产销数量由百过千至近4000辆,1500万公里的运行里程数也是由十万到百万过千万,这些数据也就是过去一两年的时间里累积起来的,所以这也是过去二十多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的高峰。

  从今年来看,整个趋势还是持续向好的。我国目前已经有了几个关键区域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项目,初步奠定了市场推广基础。昨天衣宝廉院士介绍,中国目前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北方包括北京、张家口等示范区域。当然,从去年到今年,山东、湖北、四川、辽宁等地也陆续启动了一些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

  重塑科技参与的示范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从2016年开始,佛山开展13台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示范运行,到今年佛山市场投入的燃料电池公交累计313辆,目前运营状态的燃料电池公交接近200辆,随着加氢站的完善和车辆持续全部投入使用,这批车累计运行里程已达到277万公里。在长三角地区,如张家港、常熟等市场,重塑科技也会陆续参与到公交示范运营项目中。

  除了公交车之外,2017年在上海上牌照的500辆燃料电池物流车,在2018年初开始运营,累计服务了20多家电商物流企业,并保障了“双十一”等五场购物狂欢活动物流运营。车辆运营的强度非常大,基本由早到晚,加氢站的工作也是24小时,日配货量达到30万件,累计运营里程742万公里,这是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运营模式的良好验证。

  从产业基础、技术成熟度、政策趋势来看,行业发展较过去二十年有非常好的发展态势,近三年的增长非常快,我个人的观点是已经步入向市场导入产品的阶段,企业已经开始由研发、生产到销售走向良性市场化推广的阶段。

  这个趋势有数据可以支撑。从重塑科技参与运营的上海示范项目2018年全年数据来看,从2018年的第9周到2018年的第52周,平均首次故障里程数是14657公里,两次故障的间隔里程是13844公里,2019年这两个数据分别延长至23554公里和42528公里,这比我们预期的要好。

  第三,我非常认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先生近期提出的一个建议,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建议在2025年规划到50万辆的规模。为什么赞同这个建议呢?对于一个开拓型的汽车产业来说,如果没有50万辆的保有量,很难拉动一个拥有这么长产业链的产业。如果因为能源体系或者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困难,那此时间建议延后至2026年或者2027年,但不建议调低这个数量。

  站在未来看现在,如果要实现50万辆保有量的规模,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资源需要拓展,如果实现了这个规模要做到什么样的协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探索的方向。

  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意味着产业链基本成型,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本土化、也将汇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同时该技术也将扩展到多元化的商业应用场景,包括工程动力,船舶动力、电力供应等。我们可以站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50万辆的基础上去放眼全球市场。

  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央政府应该完成顶层设计,坚定能源转型的战略决心,制定整个氢能产业化的战略方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进行协同,能够聚焦产业,能够贯彻落实。通过让氢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带动地方资源的高度协同,开展示范运行的工作,推进国家方针的贯彻落实,做到目标统一、上下协同。

  对企业来说,我们要实现技术的长期规划以及研发的长期投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在上游及前沿技术领域上,特别是材料领域要早做规划和投入。最关键还是要形成多领域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同时做到市场和成本的平衡,这样我们才能完成50万辆的目标。

  当然我们有很好的基础,过去十年有成功的电动汽车的推广基础,它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推广的过程中有同样的挑战,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同样需要通过政策的积极指引,同样发展受限于基础设施的布局,但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更长,能源供给的体系比电动汽车更为复杂。

  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积极探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需要能源行业、汽车行业、政府、学界、用户端的共同努力。重塑科技作为产业中的一员,过去几年时间里,协同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2017年开始规划面向商用车的CAVEN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包括CAVEN3和CAVEN4两款已批量状态的两款产品已累计投放超过1600套。

  今年年底,重塑科技将推出60-80千瓦的燃料电池系统,应对更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基于远景市场的规划,向中重载方向发展,同时匹配经济性最佳的动力系统。

  同时,为了满足在广东地区和上海地区的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示范运行,重塑科技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在打磨提高整个服务体系的质量,推出了“安途ONWAY”售后品牌,目前服务于公交系统以及电商物流等场景应用,能做到快速响应,发掘客户应用价值。

  另外,重塑科技也专注于产品耐用性、可靠性的探索,逐渐完善开发、验证测试体系,保证投入市场的产品做到足够验证。此外,在硬件投入上,近2年累计投入1.7亿元,新增了包括系统试验室、子系统试验室、零部件试验室、全尺寸环境舱、振动试验室等开发测试资源。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对已批产燃料电池系统相对充分的验证,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实车的验证,包括零下30度的启动试验和路试,16000小时的系统耐久试验,4000小时的关键零部件试验,单车15万公里的道路耐久测试。

  同时,本土化供应链开发策略也是为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基础,重塑科技制定了协同传统汽车量产零部件、联合开发技术协同零部件、自主开发空白领域的供应链开发策略。

  当然,商业模式探索是最重要的,对于开拓性的产业来说,应用新产品一定要找到真正的用户,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在这方面重塑与合作伙伴也做了积极探索。

  第一选择了长三角区域公路运输这个业态作为切入点。长三角、江浙沪地区,当地的化工基础带来的氢气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这个区域的经济相对发达,氢能产业的基础比较完善,因此我们开展了轻型和中型的货运市场的尝试。

  为了打造这个业态,切入到应用场景中,我们依托上海燃料电池商业化促进中心的平台,联合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通过政策支持、产业支持和资本支持去打通能源供应、研发制造、金融居间和运力服务,去开展燃料电池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探索,服务于电商物流配送。

  最终我们希望这种探索能够带来示范性作用,通过氢气来源的经济性、加氢站的投资运营分析、运力的规模化测算,去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探索给用户带来的真正价值。

  同时,为了解决基础设施不足或者是稀缺的问题,重塑科技也和产业链上相关的氢气装备企业、运营企业合资建立了加氢站公司,最高峰的时候单日加氢可以达到1.1吨左右,目前累计加氢达到240吨左右。这是在上海的一个全天候运行的加氢站,是我们在商业化探索中已经做的一些工作。

  简单介绍一下重塑科技,公司研发总部在上海,在常熟、云浮和佛山分别设有基地,现在有378名同事。新建的研发总部距离虹桥机场大概15分钟的车程,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与云浮的合作伙伴合资建立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基地,目前可达到5000套的年产能。

  CAVEN系列燃料电池产品,产品特性基本能够满足车辆在零下30度的条件下启动和运行、IP67防护等级、车用振动等级等,零部件产品包括电力电子产品、控制系统和空气系统。为全球43位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截止目前配合客户完成了25款客车、14款卡车和4款乘用车的车型开发。

  我们理解,这个行业需要全球产业的大协同。重塑科技于2018年6月作为中国第五家企业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进入全球产业平台。与同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三个不同研究方向的联合实验室。

  重塑科技也是工信部指导下的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燃料电池分中心的依托单位,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的理事长单位,分会成员包括能源企业、运营企业、系统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检测认证机构等超过50家,共同协商解决行业发展难题,共性技术问题攻关,组织标准编写实施等来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的未来还是要基于全球化的格局,同时政策合理给力,企业积极努力,建议中央政府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长期稳定的给予燃料电池稳健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也落实相应的规划,推动示范运营,在区域范围内解决能源体系标准法规以及加氢站的建设,产业能够组织协同解决共性问题。这个阶段要抱团取暖,共同推动产业往更大规模发展,企业要做长期的规划。

  2018年11月,重塑科技云浮工厂下线了1000套燃料电池系统,到今年7月份累计运营车辆行驶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我们把这两个数据发出来,也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这个产业在积极政策的鼓励下得以快速发展。

  我个人不权威的统计,2015年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可能不超过十家左右,但是在2019年9月份,在这个行业的企业应该由原来的十家左右已经超过了100家甚至更高,企业规模由原来的可能十个人、几十个人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大型的央企和大型公司都参与了进来。

  从工信部上目录的公告的车型来看,2015-2017年上公告的车型中的燃料电池系统有许多关键零部件是通过进口的,电堆也是进口的,到今天可以看到,从上游的膜电极、双极板到电堆以及系统,一些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发的。

  据我个人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于5家企业在膜电极上已经在做产品相关的自主化开发验证,包括自主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这就是在过去五年的政策支持下带来的产业长足的发展,过去二十年,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已经到了市场导入期,趋势已经来了。

  我们应该在未来持续支持行业,发挥政府、企业、学界等的协同作用,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持续支持。中国如能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实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的国家,我们就可以做到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市场,以期未来能够引领全球的能源转型。以上目标需要各个领域全力协同,积极努力,从未来看现在,才能够让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在未来持续高速稳定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大转强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作者:EV君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