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行业新闻>特斯拉想要国产化?至少两年内无望

特斯拉想要国产化?至少两年内无望

收藏 评论 时间:2017-06-23 13:22 作者:杨波 来源:EV世纪

  昨天,铺天盖地的特斯拉将落户上海这一消息被疯狂转发,但就在很多媒体稿子都还没写完的时候,这事儿就来了个大反转。涉及该“新闻”的相关企业上海临港、上海电气及天汽模等在当晚纷纷发布公告与此事撇清关系,称:从未与特斯拉在华建厂有合作意向!pia!pia!pia!的打脸...

f2c91249d4bdba4c.jpg

  而特斯拉官方对于此事的回应则颇为玄妙,回应原文如下: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特斯拉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

  正如之前所沟通,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国产化计划将会更加清晰。特斯拉一直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各地市场,我们也不断在全球范围内评估潜在的制造工厂的选址。

  尽管我们预计大部分生产仍将在美国完成,但我们需要设立海外工厂以确保更多的当地消费者能负担得起我们的产品。”

  特斯拉对于“新闻”中的协议一事只字未提,也没有明确表明其未来可能的合作伙伴。据此判断,特斯拉落户中国,并在国内建厂这一计划很可能进展的并不顺利,而Elon Musk本人也还似乎抱有独立出资在中国建立工厂的想法,无奈政策方面毫无可能性。

  其实特斯拉在中国建厂这事其实已经传了好几年了。然而每一次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被传建厂的地方,给出的回应都像是微博上辟谣的乐视,不多说话,就俩字儿:假的。

  然而相信特斯拉实际上并没有声明中的那么轻松写意,甚至可以说特斯拉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在2017年底前确认自己的工厂能够在中国成功建立。

66e8f898gy1fguvp7k0njj20jg0el769.jpg

  之所以如此,与特斯拉即将推出的全新车型Model 3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于主打性能和豪华的Model S及Model X,全新的Model 3是特斯拉主打走量的一款入门级纯电动汽车。这款车型在美国的起售价为3.5万美元,即使选装完全轮驱动、辅助驾驶、LED大灯等所有项目,最高配置车型售价也不超过5万美元。

66e8f898gy1fguvp7oi4oj20jg0el0v2.jpg

  但由于是美国生产,进口车型进入到中国都要缴纳高额的进口税,目前的 Model S 和 Model X 车型,基本上国行的售价要比美国版本高出 40% 左右,就是进口税的溢价。虽然特斯拉一直采取直销模式,对比动不动就直接价格翻倍的传统豪车已经是非常良心,但是如果这样高比例的进口税落到起售价仅有 3.5 万美元的 Model 3 上,特斯拉这款车的性价比基本上就被完全消耗了。顶配车型若达到40-60万的售价,那么与当初承诺的对标宝马3系、奔驰C级将完全无望,彻底失去竞争力。

66e8f898gy1fguvp7oajlj20jg0eltag.jpg

  所以在中国建厂,对于特斯拉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关税,拉低售价。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特斯拉显然是不甘心将其拱手相让的,在华建厂也就成了其全力以赴必须要做的事。

  最不希望特斯拉能够完成这一计划的自然是“中国的特斯拉”们,在特斯拉成功的定义了什么是好的电动汽车标准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就一直在追赶,力争做出一台可以与其相媲美的国产自主车型。但是在别人制定的规则下玩游戏,胜算显然不大,这两年我们看到的多数国产电动汽车也始终处于中低端档次,从品牌力到产品力上,始终与特斯拉的产品有着较大差距。

  假设特斯拉的Model 3成功国产化,其补贴后的售价很可能在30万元以内,甚至低于25万元。而位于这一价格区间的国产电动汽车e6、腾势、ERX5等面对Model 3究竟有多少胜算?你我都说不清,但是让我来选的话,肯定是Model 3。毕竟从产品设计、性能、用户体验以及售后服务上,特斯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B格够高!

  这也就导致了特斯拉基本没有可能与国内汽车主机厂合作的可能,其未来可能的合作伙伴只会是某配套企业或科技公司。同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必定会想方设法阻挠其进入中国的脚步,不能改变结果,至少也要拖延一些时间。

  另一个不希望特斯拉这么早在华建厂的阻力笔者认为是相关的政府部门,不同于早期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模式,现在电动汽车的技术比较公开化,我们已经不需要再用市场换技术的方法来获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工人基础,中国制造的特斯拉电动车,在质量上甚至可能要超过美国,如此一来对于自主车企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相关部门很可能会为特斯拉进入中国设置一些苛刻的条件,以此来维系新能源产业的平衡发展。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方式成为中国的“特斯拉”现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特殊需求,针对性的研发产品才是明智的做法。

作者:杨波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