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分析评论>从三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看发改委的“喜好”

从三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看发改委的“喜好”

收藏 评论 时间:2016-10-10 17:29 作者:EV君 来源:EV世纪

  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关于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核准的批复。长城华冠成为继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之后第三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发改委.jpg

  随着长城华冠拿到“准生证”,发改委已发出三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牌照,但对已发出的三张牌照,不少人大呼:“看不懂”。

  在长城华冠之前,北汽新能源和长江EV率先得到了发改委“青睐”,成为首批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对与这两家获得资质的企业,业内存在不小质疑之声。

  首先是北汽新能源,其作为北汽集团的子公司,本身就可用母公司的资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可发改委还是照样将首个资质给了他,不免让外界认为是资源浪费。要知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依业内人士判断,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牌照不会超过10个,让一个不被资质所限的企业再拿一个,确有重复之嫌。

  接下来的长江汽车其前身为杭州公交客车厂,成立于1954年,在90年代末期就停产了。后得到五龙电动车注资重组,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五龙电动车是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的国际化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与北汽新能源相比,长江汽车获得资质更让人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如果不是得到资质的事,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存在,让这么默默无名的企业拿到炙手可热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牌照,得让多少天天曝光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哭晕在厕所。

  再说长城华冠,该公司于2003年8月成立,以汽车设计研发为核心,发展至今,业务范围已由整车全流程设计服务,拓展到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纯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制造、销售方向;汽车改装服务等。

  但是因为长城华冠之前一直是做“幕后”工作的,整个企业又以技术为核心,在传播方面一直比较乏力,这导致它虽然是新三板电动汽车概念第一股,股价却一直难有起色,融资能力一般。虽然,汽车行业内对长城华冠的汽车设计开发实力有一定认可度,但若和目前炙手可热、经常霸占汽车媒体头条的乐视汽车、蔚来汽车、车和家这样的互联网造车势力相比,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资金支持,长城华冠都差一截。

  所以当这三家企业率先获得资质时,外界都有点懵,表示摸不清发改委发牌的套路。

  其实,就EV君来看,发改委在审核资质牌照上还是有一套自己的考量的。

  EV君认为,最重要的是申请企业是否有能力研发出来一款符合各种技术要求的汽车,并且具备把它生产出来的能力,而且这家企业是否有能力确保未来生产的成千上万辆的汽车在品质上的一致性。

  这就要求申请企业具有扎实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试制)能力,必须有完整的生产体系,也就是传统的“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而且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不能copy别的企业现成的产品。

  发改委的官员不是市场上的投资者,他们不听故事、不看名气,更关注的是企业造车的能力和基础。现在大多打着互联网造车旗帜的公司张口闭口都是用互联网思维如何如何打造一台车,能获得怎样的效果……一切都是互联网+。而以发改委的角度来看,他们要发给牌照的企业不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于一个车企的基础上,你要先能造车、会造车,才有获得牌照的机会。至于能不能+互联网,那都是后话了。从这一点来看,相比于“0”基础的互联网公司,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和长城华冠都有汽车生产制造经验,也更让发改委觉得“放心”。

  实际上,发改委官员对于所谓的互联网造车、互联网车企非常不感冒。发改委官员吴卫去年在一次会议上曾评价互联网车企“有钱任性”。但互联网车企也不傻,在初期的互联网造车概念不被看好之后,很多公司都极力否认自己是互联网造车。

  除了最重要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试制)能力以外,上述三家获得资质的企业申请前的准备工作——材料准备、样车试制、生产基地建设、专家评审等做得都很充足,这也是它们能顺利获批的因素。

  北汽新能源有着母公司的支持,又是纯电动汽车领域首屈一指的企业,自然对审核的一套流程应对自如,产品试制更没问题,生产线都是现成的。长江汽车和长城华冠虽然对外曝光度不高,但也都在汽车圈摸爬滚打数年,对材料申报、专家评审环节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试制15台样车一辆也没少。这让几家企业在审核的各个阶段都有不错的表现,也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

  目前,据说想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多达200余家,对于如何打动发改委的“芳心”,各家应该也想破了头。

  但从上述两点来看,其实都有难度,很多申请企业其实都没有造车基础,缺乏研发和生产(试制)能力,而且也未必有很强的政策研究能力。在EV君眼里,诸如万向、NEVS和奇瑞新能源这些企业在短期内获得资质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至于大部分互联网车企或者PPT车企,短期内获批的机会渺茫。

  当然,对于“0”基础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也并非没有机会,但估计剩余牌照仅能给予几家资金背景雄厚的企业,因为发改委发放牌照的最大准则还是看谁能真的造出可靠的新能源汽车,真正能推动市场发展的企业。所以如果没有造车基础,整体资金实力又有限,但有着不错想法和愿景的小型互联网造车企业,不如早早找些“大腿”投靠,还有实现造车梦的机会。

作者:EV君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