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的超跑乐趣,由AMG定义。”
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奔驰在2025科技创新日上,用一台名为 AMG GT XX概念车 的“性能猛兽”向全世界掷地有声的宣告。

11月20日,广州。梅赛德斯-奔驰再次把“科技日”办成了“未来展”。这一次的主角,不是传统的豪华轿车,也不是常规的电动SUV,而是一台从骨子里就写着“不服来战”的纯电超跑——AMG GT XX概念车。
它不只是“又一台电动车”,它是AMG.EA平台的首发作品,是首款搭载F1驱动技术的纯电车型,更是一台在真实赛道上一口气刷新25项性能纪录的“刷圈机器”。
电动性能的“天花板”,被AMG捅破了
如果你以为电动性能就是“起步快、后劲软”,那AMG GT XX可能要颠覆你的认知。

它搭载了三台轴向磁通电机,峰值功率超过1000千瓦(约1360马力),最高车速突破360公里/小时。这个数据,放在任何时代都堪称“狂暴”。
但AMG追求的,从来不是纸面数据。

真正的性能,是持续、稳定、可被信赖的输出。为此,奔驰把F1赛场上积累多年的电芯直冷技术、四元电池系统、800伏高压架构,全部塞进了这台车的“身体”里。

结果?在意大利纳多测试赛道上,GT XX以平均3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连续行驶了7天13小时24分钟,总里程40075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期间,它还刷新了24小时电动车最长行驶纪录,比原纪录提升了1518公里。
这不是实验室里的“理想数据”,这是实打实的赛道验证。
“能效就是硬通货”,奔驰是认真的
电动时代,续航焦虑依然是很多人的心头刺。奔驰的答案是:“能效就是硬通货”。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VISION EQXX能效概念车上。那台车三次满电行驶超1000公里,证明了高效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而现在,GT XX接过了这把“能效火炬”。

它采用的轴向磁通电机,重量和体积只有传统电机的三分之一,却能输出同等功率。更轻、更小、更强——这是电动车动力系统的一次“瘦身革命”。
电池方面,GT XX用上了NCMA四元正极+硅基负极,能量密度高达300瓦时/千克。配合电芯直冷系统,每个电芯都能被独立冷却,确保激烈驾驶中电池不会“过热掉链子”。

充电技术更是“黑科技”满满。平均充电功率超过850千瓦,5分钟补能400公里;在原型桩上甚至实现了峰值1041千瓦的兆瓦级充电,可持续2.5分钟。
这意味着什么?电动车补能,正在无限接近加油的便利性。
不只是快,还要“好玩”
AMG深知,性能不只是速度,更是驾驭的乐趣。

GT XX在空气动力学上玩出了新高度:全球首创的可变叶片轮毂,能根据车速自动开合,巡航时关闭降阻,激烈驾驶时打开增强下压力。
更酷的是等离子激励器技术,奔驰是首家在1:1风洞中验证这项技术的车企。它能主动干预车尾气流,减少涡旋阻力,让高速行驶更稳定、更节能。
人车交互也充满未来感:
MBUX流光漆面,用电致发光技术呈现动态光效,车辆状态一目了然;

前大灯集成扬声器,利用灯体作为声腔,打造AMG专属声浪;
AR竞速头盔,将车辆信息、赛道数据直接投射到视野前方,让你仿佛开着“现实版赛车游戏”。
就连座椅也没放过创新:3D打印衬垫实现“一人一座”,覆盖的LABFIBER生物丝绸材料,部分原料来自AMG GT3赛车的轮胎,把“赛道基因”穿在了身上。
“创新朋友圈”,奔驰不独行
奔驰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创新,不能再“闭门造车”。

GT XX的诞生,是梅赛德斯-AMG、F1团队HPP、电机公司YASA等多方协作的成果。而在纳多赛道的极限测试中,还有米其林、微软、阿迪达斯等伙伴的助力。
在中国,奔驰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腾讯、宁德时代、Momenta、思必驰、清华大学……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从电池技术到语音交互,奔驰正把全球的前沿技术,真正落地到中国用户的日常场景中。
写在最后:X,是未知,也是无限
从1938年的W 125 Rekordwagen,到今天的AMG GT XX,奔驰一直在做一件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XX”不只是一个代号,它代表着X-Factor(突破性思维) 与X-Divisional(跨领域协作)。这是奔驰对创新的新理解: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协同;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共创。
GT XX概念车,不是终点。2026年,AMG.EA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一台全新高性能四门跑车,将搭载这些技术正式落地。
电动超跑的未来,已经不再遥远。而AMG,正用自己的方式,定义着那个未来。
云快充(YKC)B3轮获OPPO投资,开放生态凸显优势
国内领先的充电物联网和能源管理服务商云快充官宣完成B3轮融资,由
通用汽车的总部大楼都要卖掉了 中国车企手中的地产应如何处理
近日有媒体爆出,通用汽车为了削减成本,正计划将其公司总部文艺复兴
比亚迪e1和欧拉R1告诉你 2.0时代A00级电动汽车该看什么
在新能源汽车的2.0时代,即便是A00级车型也不能仅靠售价和续航去打
2019中国汽车论坛|王耀:2018年电池系统成本经降至0.7-0.8元/Wh
动力电池联盟副秘书长王耀表示,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成本得到进一步
2019中国汽车论坛|刘晓民:讲故事、跑马圈地建的充电桩不应给补贴
刘晓民表示,充电设施应尽量不占用公共资源,充电桩的特性就是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