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公司新闻>新能源浪潮冲击上汽通用:别克GL8守住“王位”,奥特能车型表现不佳

新能源浪潮冲击上汽通用:别克GL8守住“王位”,奥特能车型表现不佳

收藏 评论 时间:2023-12-01 16:45 作者:EV君 来源:EV世纪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给行业和市场带来的颠覆和冲击恐怕只有合资车企感受最深。

在市场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层出不穷,快速迭代,很多插混和增程车型已经做到油电同价,直接威胁燃油车的生存。销量的增加也提升了品牌力,从而削弱了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和溢价能力。过去几年已有多个合资品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作为合资车企的代表之一,上汽通用在新能源浪潮冲击下表现如何?本文将重点关注其明星车型别克GL8,以及全新奥特能平台上的三款纯电动车型的市场表现。

首先,来看别克GL8。它所处的MPV市场可是这两年的风头浪尖,不少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都推出了新能源MPV,要将别克GL8拉下马。不过,到目前为止,别克GL8成功地守住了MPV市场的“王者”地位。

图片1.png

2023年1-10月,除了年初的淡季上险量稍低一点以外,别克GL8的整体表现在MPV市场还是绝对领先的,大部分时间单月上险量都在1万台以上,今年前10月累计上险量达到了100878台。与去年同期的上险量98392台相比,今年还增长了2.5%。

图片2.png

与其他竞品相比,新能源MPV中,只有比亚迪旗下的腾势D9对别克GL8产生了威胁。今年1-10月,腾势D9累计上险量为87860台。而极氪009的累计上险量只有14773台,对别克GL8完全没有形成威胁。

虽然新能源产品在驾乘上有全新的体验,特别是智能化应用上比燃油车超前不少,但在商务MPV的选择上,国内用户对别克GL8的认可度仍然很深,这种认可应该不仅是靠几款产品在一两年内就能完全颠覆的。

不过,在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领域,上汽通用表现不佳,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全新奥特能平台上的三款纯电车型。

其实,上汽通用是比较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市场的合资品牌,之前就用别克微蓝和雪佛兰畅寻在市场中试水,而后又率先在中国市场启用专门为纯电动车打造的奥特能平台。

奥特能平台.jpg

奥特能汲取了通用汽车过往26年的电动化经验,是一个集动力电池、电驱动、电控系统、智能座舱和整车网络在内的灵活布局纯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不仅有着模块化灵活布局、域控制集成、高安全和高智能等传统优势,通用汽车还联合全球一流供应商,在电芯材料上共同研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优化配方,实现电池电芯高热稳定、低衰减、长寿命。

目前,上汽通用已经投放了3款由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纯电产品,分别是别克E5、别克E4和凯迪拉克锐歌,但销量都很一般。

E4、E5上险量.png

其中,别克E4和E5都是今年上市并陆续开启交付,别克E5单月上险量最高接近3000台,但随后就一路下滑,10月份上险量已不足千台。

E5先锋版.jpg

别克也紧急应对,11月上市了E5的入门车型——E5先锋版,简配版的价格拉低到16.99万元。别克E5定位为中大型纯电SUV,要按以往的行情,像别克这种美系合资品牌的中大型SUV,即便是燃油车也要20万元以上,现在纯电的车型都不到17万元,足见市场竞争压力之大。

相比E5,别克E4的情况更难,可能是国内消费者对跨界车型的喜好度没那么高,别克E4开启交付后单月上险量最高仅644台,并且和E5的走势一致,也是逐月下降,到年末很有可能单月上险量会不足百台,沦为边缘产品。

锐歌.jpg

奥特能平台打造的另一款车型凯迪拉克锐歌的表现也不行,今年1-10月总上险量仅1843台。二季度的单月上险量已跌至100台以下。7月份,凯迪拉克调整了锐歌的销售价格和权益,全系“官降”6万元。之后,8、9两个月上险量回升至单月200+的水平,但10月又降至173台。

锐歌广州车展.jpg

11月广州车展期间,凯迪拉克锐歌新增一款后驱标准续航豪华版车型,售价29.77万元,相比刚上市时三款车型全部40万+的售价便宜了不少。锐歌刚刚推出时的定位对标蔚来,但现在入门版的价格已经与小鹏接近。

从别克E4/E5和凯迪拉克锐歌三款车型的表现来看,通用奥特能平台在中国市场首份答卷没有及格。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奥特能的技术水平和几款车的品质。主要原因还是基于该平台推出的几款车型没能抓住国内用户喜好,与同级竞品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卖点。上汽通用需要思考如何能够抓住用户喜好,在这几款车改款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上汽通用别克GL8和几款奥特能平台纯电动车的表现也是目前合资品牌在华处境的缩影:像别克GL8这种有庞大用户基础和多年口碑保障的强势产品,并不会在新能源浪潮冲击下突然崩塌,而是依然能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

但在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纯电动车领域,合资品牌仍然处于弱势,即使是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全新产品也无法与中国本土品牌的纯电车型竞争,而且合资品牌以往在燃油车时代的品牌优势和溢价能力也被逐渐消解。

面对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合资车企必须拿出真正具有竞争力、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和喜好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否则将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作者:EV君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