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车讯>公司新闻>专访比亚迪董秘:双积分是里程碑,布局云轨再造比亚迪

专访比亚迪董秘:双积分是里程碑,布局云轨再造比亚迪

收藏 评论 时间:2017-10-28 00:09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全景网

  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出出进进的国内国外考察者,“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市长来”,比亚迪董秘李黔对记者表示。

  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是展示试运行的 “云轨”,颇为吸睛。去年10月宣布试运行云轨业务的比亚迪,目前已签署意向订单超过10个城市,并在积极争取更多城市订单。

  云轨业务是比亚迪的又一次创新和勇气,也是又一次的雄心和野心,“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在自己的传统强项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有大动作:准备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向其他车辆制造商供应其电池。

  横跨于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4大产业,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一次次敢于先人一步。

  比亚迪23年的成长简史

  1994年成立的比亚迪,以做二次充电的镍电池起家,到了1997年,比亚迪开始做锂电池,相比较镍电池,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很高,当时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洋、索尼、松下这样的日本知名企业。

  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2000年比亚迪拿到在手机界有如今天苹果地位一样的摩托罗拉的电池订单,2002年比亚迪拿到诺基亚的电池单子,由此比亚迪成为电池大王。

  2002年,比亚迪股份(代码01211)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是10.95元,当时是54支H股里面最高发行价记录,当时的H股都是1元、2元,算是给中国企业争了一把脸。

  2002那一年,比亚迪的销售额是22个亿。

  不甘心在手机电池领域舒适区呆着的比亚迪,又把目光标准了手机零部件,很快又在这一领域闯出名堂,2005年,手机零部件供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2005年到2007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快速成长,2007年分拆出比亚迪电子(代码00285)在香港上市,如今的市值超过500亿,一年销售额有400个亿。

  在电池和手机零配件业务之外,比亚迪更为出位的举动是去做汽车,和自己原有业务完全不搭边。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牌照,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这是比亚迪的第三次转型。此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也做得风声水起。

  2007年,比亚迪又把眼光瞄准了电动汽车,此时,电动汽车根本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比亚迪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国家政策也不明朗。比亚迪终于造出“一个概念型的电动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它能够产业化。2008年,巴菲特接触比亚迪公司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中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比亚迪“前瞻性的梦想”, 2008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比亚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08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第一台真正的双模电动车F3DM,到了2010年,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1年开始推出电动大巴。之后比亚迪电动车,开始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2011年,比亚迪从H股回归A股,实现A股和H股两地上市。2013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到10个亿,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利, 2014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70个亿,2015年,190亿,2016年341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016年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利润总额65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超过1800亿元,资本市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国际化之路

  比亚迪前几年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唱主角,也是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7年上半年,补贴退坡、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等政策影响,比亚迪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为1.97%。

  李黔表示,“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有信心,一方面带动这个行业的高速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也有非常强的信心,自身也会高速的成长。”

  最新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李黔对此的解读,“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2020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90%,到2030年,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遥遥领先”。2013年开始,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生产电动大巴工厂,之后是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最新消息10月初,比亚迪宣布其在美国加州的纯电动巴士工厂竣工并投产。该工厂年产能1500台,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纯电动大巴工厂。

  尽管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超过九成是国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非常吸睛。比亚迪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罕有竞争对手。

  在全球销售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斩获新订单,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运行。

  董秘李黔说 ,“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比亚迪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慢慢的是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 “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是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几年只是探路,是用小批量进行试运行”。

  纵深拓展电池 布局原材料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电池业务是一块重要基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句话,“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两条腿走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在发展”,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一直只供应给比亚迪自己。今年5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放,向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货,短短几个月过去,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预期年底前公布首份合同。

  董秘李黔表示,公司电池产能扩张,有了富余产能,此时把供应链打开,有利于带来公司的收入、利润。

  比亚迪本身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他新能源车企会意愿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吗?“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他们对于比亚迪电池是非常的渴求。” 李黔还对记者表示,“目前电池,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

  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一方面是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控制电池成本。今年八月份,比亚迪牵手国轩高科共同成立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加强在三元电池领域布局。由于三元电池的循环充放次数和稳定性快速提升,需求量大幅上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

  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去年,比亚迪在青海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2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是全国锂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布局云轨轨道交通 再造比亚迪

  去年底,比亚迪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云轨”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目前比亚迪已经与10多个城市签约。比亚迪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云轨,银川云轨9月1日通车。

  王传福曾表示, 比亚迪开发云轨,开发立体化交通,用以解决城市拥堵。未来比亚迪从电动车到云轨,希望通过技术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

  云轨属于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可以运用到三四线城市的主干线,一二线城市的机场线旅游线。云轨除了电网供电,自身也带有储能系统,车列全部是阻燃设计。据介绍,相比地铁,云轨造价更低,云轨在上下坡、急转弯的地方非常适用,适应性强,运行的噪音相比地铁钢轮要小。云轨可以两到八节灵活编组,每节运量可达160~200人。中运量的云轨单向一小时运输量为1~3万人。中运量的云轨符合三四线城市运量需求。

  做电池和汽车再去做轨道交通,比亚迪的跨界是否太大了?市场前景如何?董秘李黔表示,云轨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动汽车,“它也是靠电机驱动 ,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

  “假如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一个城市比如有200公里,一公里平均2个亿,就是400亿的一个城市的规模,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273个,这就是万亿的市场,而这万亿的市场是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属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一直坚持创新,从电池到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比亚迪一直带着技术创新的基因和理念前行,多年来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如今迈入跨行业全产业链时代。董秘李黔认为,“多年来,比亚迪主要走的是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企业靠自身的研发,拼搏,再创新、再拼搏,来推动公司整个成长”。

  专访比亚迪董秘李黔专访文字实录:

  记者:比亚迪近几年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一系列的政策机会?

  李黔: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整个今天中国在发展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旋律、主方向,我想这个行业大的趋势是非常确定的,在这个大的背景情况下,这几年新能源汽车整个发展是非常迅猛,比亚迪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当然了,我们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一个行业的推动者,以及政策的推动者,所以过去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比亚迪整个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一方面是我们把握了这个行业的趋势,另外一方面,坦率地说,我们也是引领了这个趋势。在这个大的背景情况下,相应的一些政策性的政策支持又反哺回来,又给了比亚迪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让强者发展得更快。

  记者:为什么比亚迪能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

  李黔:最早比亚迪我们是从电池起家的,后来通过并购进入了汽车产业,在传统汽车产业,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全球来看,既会做电池又会做汽车的,全球来看比亚迪也是唯一的一家,一般情况汽车厂商没有电池的技术电池厂商没有汽车的技术,而我们都有,我们也比较早的,我们在2006年、2007年左右就已经基本上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司发展一个主要的方向,所以我们走得比较早,此外,比亚迪一直以来又是一个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我们在电机、电控、电动刹车、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等等方面,我们又做了比较早的布局。

  记者:近期乘用车“双积分” 政策的出台,比亚迪会如何来抓住这个新政机会?

  李黔:在过去的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主要靠的是补贴,但你也知道,补贴实际上它的整个总的补贴金额在量小的时候,国家可能相应的财力上的支持还应该问题不大,但随着整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去年已经到50万台了,那么国家是不是还有这么大?未来到500万台,甚至到1000万台,甚至到几千万台的时候,从全球来看,这个补贴的政策是不是能够持续呢?可能这不见得是一个长期的。而且,补贴的初衷本身就是以一个较小的补贴来撬动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它本身不是一个长期,一个行业完全依靠补贴去发展的,所以说应该会有一个新的措施来发展这个行业。从国外来看,也是采取积分,积分就是你相应的生产的电动汽车能够去赚取积分,你生产传统汽车要付出积分,这样来实现在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之间的积分互换,这样子由你生产传统汽车来支持这个新行业的发展,这个也是合情合理的。我们非常支持这个政策,我们也觉得,这个政策也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记者:比亚迪要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市场,开放这个市场的出发点是什么?

  李黔:电池是整个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部件,也是非常相应来讲,它的整个成本也好,它对电动车产业链里面的重要性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比亚迪在全球在动力电池方面是全球的领导者之一,以前我们主要是供应给内部的,在未来来看,我们觉得,一方面我们的产能扩张,也有了富余产能,我们也把供应链打开,也有利于带来公司的收入、利润,包括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另外一个,我们也希望把一些高质量的、低成本的电池给社会来进行供应,也是有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比亚迪也是车企,其他的汽车厂商会采用比亚迪的电池,你们的自信来自哪?

  李黔: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非常的广阔。电池目前,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目前也在跟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谈,因为他们对于电池是非常的渴求。

  记者: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进入到欧洲、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这种走出去是怎么做到的?

  李黔:我们现在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已经在运行着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比亚迪是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产品是非常有优势的,此外,我们由于在电动汽车走的时间比较长,我们较早的投入研发,较早的让自己的商用化,所以我们的运行经验也是最丰富的,所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比亚迪在海外是得到了广大市场的充分认可,可以说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

  记者:比亚迪的未来国际化这条路如何继续?

  李黔: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因为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希望在这个开头慢慢的是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虽然覆盖的城市和国家很多,但是量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高,所以说在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是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

  记者:比亚迪是民营企业,中国制造走出去,比亚迪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李黔:中国的制造到中国智造,其实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积累,而且因为有大的市场,电动汽车又给予了中国自主品牌厂商充分的机会,所以说我们是觉得,中国整个汽车工业,从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在往这个方向在走。汽车,我们可以讲,中国的尤其汽车工业,我相信会跟随着中国家电、中国通讯设备这些行业的发展,逐步的开始,要逐步的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的品牌,开始一个充分竞争。

  记者:比亚迪的云轨特别受关注,对城市轨道交通布局,外界看起来是跨界,这个信心又来自哪?

  李黔: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云轨是另外的一个大的市场,从比亚迪一开始做电动汽车,是治污。未来来看,云轨是治堵。中国发展轨道交通,过去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地下地铁太贵,地面太堵,走空中轨道交通又环保,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二三线城市,它们的整个交通,坦白上让它修地铁是修不起的,地铁即使在深圳,每公里大概要10亿人民币,即使放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七八亿人民币一公里,也修不起,这个时候,云轨可以充分解决到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问题,把它架在空中,每公里大概就2个亿,能充分解决它们城市的交通问题,又能够充分的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我们对这个市场是非常看好的。

  记者:比亚迪云轨预期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受益?

  李黔:云轨的市场,它应该刚刚开始起步,这个的扩张是刚刚开始。假如这是个万亿级的市场,假如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一个城市比如有200公里,一公里平均2个亿,就是400亿的一个城市的规模,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273个,这就是万亿的市场,而这万亿的市场是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十年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我们有信心,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记者:比亚迪如何能做到技术的领先、技术的创新?

  李黔:首先还是跟一个企业文化有关,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可能跟领导人的文化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比亚迪,王传福总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他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他自己最大的爱好也是做产品的开发,对新技术的研究和探讨,所以说决定了比亚迪从成立之初一直到今天,我们整个主基调、主文化是以研发为导向的。比亚迪也做了非常多的技术积累,比如我们大概有15000名工程师,这些都是从国内的顶尖学校招聘过来的,除了对现有产品进行不断的持续性的研发以外,对各种新技术、新方向也在不断的研发。

  记者:除了技术创新,比亚迪发展的几个核心要素?

  李黔:创新、坚持,我们坚持研发,坚持制造,坚持走做正确的事情,我们没有做社会里面相对浮躁的,比较有诱惑的产业,我们从来没有,第三个是分享,我们的分享不只是股票的分享,是公司成长的分享,还有我们有亚迪村、有亚迪幼儿园、亚迪学校,能够让员工在这里安安心心地工作,让他们去分享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获。

  记者:作为资本市场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比亚迪最想向投资者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

  李黔:我们现在的市值,在1600、1700亿左右,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也是中国成长最快的上市公司之一,这个主要还是依靠我们内生式的增长去产生的,比亚迪还是喜欢一个内生式的增长。未来来看,我们能够保持一个高速的成长,也给我们的投资者给予一些持续的高的回报。


作者:综合报道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招纳贤士 联系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7793649
广告联系:010-57793649
Copyright ©2008-2021 21cn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21cnev 京ICP备16029429号-1